close
〔自由時報記者黃淑莉、詹士弘/ 雲林報導〕對於傳出疑遭棄養的台灣獼猴捉仔豬吃一事,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,上動物生態學時曾在文獻上看過,雜食的台灣獼猴也會捕捉小型哺乳類動物吃。

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人外唯一的靈長類,是台灣特有種,被視為台灣森林中的「土著」,廣泛分布在各山區,從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,都有其蹤影,喜歡出現在裸露的岩石或水源地附近,毛髮主要是灰褐色,不過個體間會有差異,有的偏黃或偏黑,成猴體長約五、六十公分。

台灣獼猴主要群居動物,適應性很強,牠們是以稙物的果實、葉片或嫩枝芽為主食,偶而也會捕食昆蟲、蝸牛等動物,或偷取鳥蛋吃。

陳清圳表示,過去上動物生態學時,曾在文獻上看過,雜食的台灣獼猴也會捕捉小型哺乳類動物吃,例如小雞、老鼠等,雖然仔豬體型也不大,但獼猴是否會吃仔豬還有待查證。

另外,蘇拉颱風帶來的豪大雨,重創古坑、斗南地區竹林,也造成諸羅樹蛙生態浩劫,死亡率高達三至五成,族群恢復可能得等一段時間,惟洪水四溢後,也帶來族群大遷移,多年不見諸羅樹蛙的虎尾及北港,都被發現新的族群。

陳清圳指出,蘇拉颱風造成古坑、斗南上千公頃竹林受創,竹子被連根拔起、林地淹水,嚴重破壞諸羅樹蛙的棲息地,工作站先前與竹農合作設置的樹蛙護育池也全面流失。

風災後 諸羅樹蛙大遷移

災後工作室志工進行樹蛙棲地清查,發現樹蛙數少了三至五成,由於樹蛙繁殖,需要有積水及落葉,目前掉落的竹葉都被水沖走,如果要靠自然恢復棲地生態,時間會很久,必須透過人為干擾,在竹林挖溝、覆葉,才能加速樹蛙的繁殖。

惟災害不全然只有壞消息,洪水也帶來諸羅樹蛙族群大遷移,陳清圳指出,災後在虎尾糖廠及北港溪旁,發現新的新族群,分別有五十及十餘隻,虎尾與北港已多年不見樹蛙的蹤跡,新族群的出現,證明了生命會自己找出路。